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免责声明

一、服务说明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及律师志愿者(以下简称“协会及律师”)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旨在为有需求者(以下简称“咨询者”)提供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咨询意见此公益服务不收取费用,基于协会及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可用资源进行,不构成正式的法律意见或法律代理。

二、风险告知

1、咨询者应充分知晓并理解,本服务是基于咨询者的说明或提供资料所进行的,协会及律师假定该说明及资料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的咨询意见,但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本公益法律服务由协会及律师提供,咨询者知悉并理解本免责声明的全部内容。咨询者自愿承担因依据本服务提供的信息或建议、意见行事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责任和后果。

3.协会及律师将秉持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尽力提供法律服务,但受限于公益服务的性质、资源及法律规定等因素。

、免责条款

1、对于因咨询者自身故意隐瞒、虚构歪曲事实,或未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案件相关信息而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

2、由于法律存在解释的空间、地区差异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等特性,对于因法律本身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修订、司法解释的变更、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特殊性等原因造成的咨询结果不准确或不适用于咨询者的特定情况,协会及其律师不承担责任。

3、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若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网络故障等)致使协会及律师无法正常提供咨询服务或服务结果受到影响,协会及律师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4、协会及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仅基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若之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协会及律师对于因该重大变化或变更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不承担责任。

5、协会及律师提供的公益服务仅为初步法律咨询意见,不构成正式代理,咨询者对咨询意见的采纳及后续采取的行动完全由其自行决定。若咨询者依据咨询意见行事而产生的任何不利结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咨询者未遵循完整的法律程序或未充分考虑自身特殊情况时。

6、协会及律师对因咨询者自身误解、错误应用所提供的法律、政策信息或咨询意见而导致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人身伤害、法律纠纷等)不承担责任。

7、在任何情况下,若咨询者的损失或损害是由于第三方(如其他法律机构、政府部门、个人等)的行为、不作为或干预所导致,协会及律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条款的解释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权属于本协会所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民办教育发展驶上“快车道”

时间:2013年09月03日 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浏览:3185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新闻故事

  欠发达地区也能办好民办教育

  赵朝阳原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锦屏镇初中物理教师。宜阳县民办红旗实验学校建成后,他作为业务骨干交流到该校,现任学校教导主任和九年级物理教师。“若不是教育局有保留公办教师身份、工资等政策,我说什么也不会来一个新创办的民办学校。”赵朝阳说。

  在红旗实验学校,像赵朝阳这样的公办教师还有60人。“虽然宜阳县是豫西经济发展落后县,但只要突破了原有的政策‘玻璃墙’,穷地方也能办好民办教育。”宜阳县红旗实验学校副校长张曼莹说,“我们学校之所以能顺利发展,与县里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学校不受划片招生影响,公办学校享受的政策我们也都享受。更重要的是,全校110多名教师中,县里为我们配备了61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公办教师,且连续支持8年。这不仅每年给我们减少了200万元的教师工资开支,而且能使学校发展尽快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在张曼莹眼里,民办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所带来的变化远不只这些。从大型掘土机的第一铲破土,到1800多名学生坐进现代化教室,张曼莹所在的宜阳县红旗实验学校仅用18个月,便从蓝图变为现实。2011年3月前,在宜阳县的区划地图上,红旗实验学校今天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废弃的厂房。

  对于眼前巨变,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教体局副局长杨安康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所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的学校,总投资640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如果仅凭我们县的现有财力,要建这样一所学校,至少需要积累6年!”

  位于洛阳市西南部的宜阳县,是豫西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县级财政仅3亿多元。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县城人口急剧增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和城区大班额问题始终困扰着宜阳教育的科学发展。

  2010年,洛阳市提出“一保三放开”的教育发展战略:“一保”就是政府保底九年义务教育,政府在保证对义务教育学校投入增加的同时,创新教育竞争机制,增强发展的活力,使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三放开”就是放开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扩大总量的同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利用社会资本向教育投资,通过市场机制,做大、做强、做优民办教育,扩大教育总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民间资金兴学办学,既有效补充了县域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也大大缓解了城镇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入学难”、“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如今,县城学校的班额一般都不超过65人,像前几年110人的大班额现象已成历史。”杨安康说,2010年以来,宜阳县大力推进县域内民办教育发展,全县招商引资7.4亿元,一批涉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教育发展进入到现阶段,不缺理论,缺的是能撬动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洛阳市教育局负责人说,民办教育“开闸放水”后,仅2011年,洛阳市就引进民间资金13.2亿元,新建各类民办学校91所;截至2012年12月初,吸引的民间资金已突破15亿元。(本报记者 柯进)

  专家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发展民办教育,保障与规范双管齐下

  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这正是国家要努力改变过去对教育事业“包得过多”、政府对办学实体“统得过死”的目标所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3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开展了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针对“包得过多”,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与集资办学;针对“统得过死”,逐步下放管理权力,并逐步开放社会力量办学的渠道,民办教育刚好处在这两方面改革的交汇点。

  今后,民办教育要获得更大发展,就需要政策保障和规范发展双管齐下,不断修正民办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河南省洛阳市实施的“一保三放开”教育发展战略,其实就是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它使当地的民办教育发展有了更重要的定位、更为明确的发展导向、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当地民办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也是地方政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民办教育的一个典型范本。这个范本的意义在于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区教育事业时,将发展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同时作为自己的职责,并以政策扶持为先导,用行政的“手”和市场的“手”,在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性作用的同时,借助市场机制,大力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利用社会资本向教育投资,既有效扩大了本地区教育供给总量,又实现了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