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免责声明

一、服务说明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及律师志愿者(以下简称“协会及律师”)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旨在为有需求者(以下简称“咨询者”)提供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咨询意见此公益服务不收取费用,基于协会及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可用资源进行,不构成正式的法律意见或法律代理。

二、风险告知

1、咨询者应充分知晓并理解,本服务是基于咨询者的说明或提供资料所进行的,协会及律师假定该说明及资料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的咨询意见,但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本公益法律服务由协会及律师提供,咨询者知悉并理解本免责声明的全部内容。咨询者自愿承担因依据本服务提供的信息或建议、意见行事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责任和后果。

3.协会及律师将秉持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尽力提供法律服务,但受限于公益服务的性质、资源及法律规定等因素。

、免责条款

1、对于因咨询者自身故意隐瞒、虚构歪曲事实,或未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案件相关信息而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

2、由于法律存在解释的空间、地区差异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等特性,对于因法律本身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修订、司法解释的变更、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特殊性等原因造成的咨询结果不准确或不适用于咨询者的特定情况,协会及其律师不承担责任。

3、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若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网络故障等)致使协会及律师无法正常提供咨询服务或服务结果受到影响,协会及律师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4、协会及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仅基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若之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协会及律师对于因该重大变化或变更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不承担责任。

5、协会及律师提供的公益服务仅为初步法律咨询意见,不构成正式代理,咨询者对咨询意见的采纳及后续采取的行动完全由其自行决定。若咨询者依据咨询意见行事而产生的任何不利结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咨询者未遵循完整的法律程序或未充分考虑自身特殊情况时。

6、协会及律师对因咨询者自身误解、错误应用所提供的法律、政策信息或咨询意见而导致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人身伤害、法律纠纷等)不承担责任。

7、在任何情况下,若咨询者的损失或损害是由于第三方(如其他法律机构、政府部门、个人等)的行为、不作为或干预所导致,协会及律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条款的解释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权属于本协会所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共享课程:突破时空和身份限制

时间:2013年06月28日 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浏览:2615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

  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6月26日上线。这是继2011年11月9日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之后,另一类型中国大学网络公开课程的又一次大规模亮相。

  作为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如何实现大规模的课程资源建设共享?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高等教育体系的国家,把原是象牙塔内的课程放到公开的互联网上,让社会各界对其评头论足,对于高校和教师意味着什么?就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

  请问张司长,此次推出的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与此前推出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两者有何不同?

  答:2011年11月9日,我们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推出了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至今已经陆续上线了266门课程,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赢得各界的普遍好评。截至2013年5月31日,3个网站视频公开课总页面访问量近49亿次,课程总访问量达4768万次,评论有63396条。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是知识普及类课程。

  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与视频公开课的定位有所不同,是以面广量大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提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的高等学校内部教学核心资源,不仅有课程的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高校教学活动必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并构建了适合在校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是体现先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概括来讲,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知识普及类课程,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是教学互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类课程。

  问: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也意味着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请您介绍一下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背景?

  答:考量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建设,要关注三大背景。

  第一,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催生高等教育深刻变革的产物。

  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是顺应时代需求,努力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使得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使得不同人群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使得更多社会学习者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可能。

  第二,开展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共享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为此,教育部、财政部从2011年开始启动实施“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并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列为重点项目。为此,开展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共享,是高等教育领域又一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第三,适时推出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是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012年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兴起了大规模在线教育,这一举措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和全球化竞争。适时推出在线教育新型的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将在国际上进一步展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促进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推动全球高等教育深刻变革。

  问: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不受身份限制,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将引发一场学习方式、方法上的革命。下一步将怎样推进共享课的建设与共享?

  答:面向未来,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有五大推进计划。

  第一,继续高质量完成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建设任务。继续开展国家、省、校三级原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工作,从中遴选建成3000余门优质课程,在爱课程网共享。

  第二,探索和开发新型的资源共享课。组织专家研究、分析当今流行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结合课程自身属性,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方面打造“精品”,探索建设多种新型的资源共享课,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第三,大力推进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共享与应用。对已上线课程持续更新,鼓励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参与网上互动,推动上线课程在爱课程网的广泛共享和应用;推动共享课与校内课程教学相结合,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见成效;对上线课程进行持续建设和深度开发,尤其是拓展资源,逐步形成系统完整、资源丰富、体验感强的数字化课程。

  第四,不断完善课程共享系统。在现有建设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课程平台技术,搭建国家层面高水平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加快网上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资源共享课已有的丰富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服务。

  第五,积极探索建立在线教育管理制度。要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制定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网上在线教育学籍、学习证书、学分、学位等管理办法和政策,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