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免责声明

一、服务说明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及律师志愿者(以下简称“协会及律师”)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旨在为有需求者(以下简称“咨询者”)提供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咨询意见此公益服务不收取费用,基于协会及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可用资源进行,不构成正式的法律意见或法律代理。

二、风险告知

1、咨询者应充分知晓并理解,本服务是基于咨询者的说明或提供资料所进行的,协会及律师假定该说明及资料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的咨询意见,但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本公益法律服务由协会及律师提供,咨询者知悉并理解本免责声明的全部内容。咨询者自愿承担因依据本服务提供的信息或建议、意见行事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责任和后果。

3.协会及律师将秉持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尽力提供法律服务,但受限于公益服务的性质、资源及法律规定等因素。

、免责条款

1、对于因咨询者自身故意隐瞒、虚构歪曲事实,或未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案件相关信息而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

2、由于法律存在解释的空间、地区差异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等特性,对于因法律本身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修订、司法解释的变更、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特殊性等原因造成的咨询结果不准确或不适用于咨询者的特定情况,协会及其律师不承担责任。

3、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若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网络故障等)致使协会及律师无法正常提供咨询服务或服务结果受到影响,协会及律师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4、协会及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仅基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若之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协会及律师对于因该重大变化或变更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不承担责任。

5、协会及律师提供的公益服务仅为初步法律咨询意见,不构成正式代理,咨询者对咨询意见的采纳及后续采取的行动完全由其自行决定。若咨询者依据咨询意见行事而产生的任何不利结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咨询者未遵循完整的法律程序或未充分考虑自身特殊情况时。

6、协会及律师对因咨询者自身误解、错误应用所提供的法律、政策信息或咨询意见而导致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人身伤害、法律纠纷等)不承担责任。

7、在任何情况下,若咨询者的损失或损害是由于第三方(如其他法律机构、政府部门、个人等)的行为、不作为或干预所导致,协会及律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条款的解释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权属于本协会所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青岛黄海学院:以“三通”为抓手 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来源:“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 浏览:162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多年来,青岛黄海学院聚焦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立足青岛,服务青岛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打破校企“点对点”的合作模式,引行入教,形成了“校行联通、四链融通、学用贯通”育人模式,为行业发展成功培养2560名余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获评全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示范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校行联通: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深度融合生态

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形成“双主体、五共建”运行机制。

组织共建:校行双方互设西海岸分会与监事长单位,搭建起双向决策的桥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资源共建:校行联合开发“一课双师”微专业课程体系,建立200+企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行业最新的实践案例和前沿知识。

平台共建:校行共同投资2419万元打造“院园合一”的孵化平台——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园。培育183家企业,年均孵化15项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在园区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技术共建:校行联合制定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发布年度发展报告,为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和明确方向指引。

活动共建:举办8届学科竞赛、17届儒商论坛,年均促进就业1000人次,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行业人才储备。通过校行联通,双方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创造优质的环境。

四链融通:构建系统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培养适应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构建了“四链融通”的培养体系。

专业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构建“产业链-专业群-学院-产业园”链式机制,依据青岛跨境电商产业链人才需求,形成覆盖全链条、多科融合的跨境电商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获评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

课程群与岗位群深度融合:开发“基础共享+专业侧重+特色任选”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产业群→职业岗位群→项目任务群→岗位能力←课程群←专业群的精准匹配机制。建成数字化课程23门、教材6部、指导书16本,获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

培养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跨境电商工作胜任力GPSD模型,实现与区域产业-行业-职业-岗位-任务-技术-课程深度融通。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创新创业、职业证书、学科竞赛与课程学分互认和转换。

学用贯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双元课程包助力理实融合:开发“职业+学术”双元课程包,将职业技能培养与学术知识学习有机结合,构建理实一体化知识图谱。职业课程包聚焦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项目和案例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学术课程包注重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工作室制教学实现培养闭环:依托“1+1+N”的育人体系,打造138个项目导向的工作室。实现教学情景化,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项目场景;内容项目化,把课程知识分解为具体的项目任务;成果显性化,通过实际项目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完整培养闭环。

专创融合推动应用型转型:以跨境电商专创融合促进“应用型”转型的案例得到教育部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论坛推广。《跨境电商基于工作室的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方案》获课程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责任编辑:闫佳裕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