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免责声明

一、服务说明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及律师志愿者(以下简称“协会及律师”)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旨在为有需求者(以下简称“咨询者”)提供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咨询意见此公益服务不收取费用,基于协会及律师的专业知识与可用资源进行,不构成正式的法律意见或法律代理。

二、风险告知

1、咨询者应充分知晓并理解,本服务是基于咨询者的说明或提供资料所进行的,协会及律师假定该说明及资料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的咨询意见,但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本公益法律服务由协会及律师提供,咨询者知悉并理解本免责声明的全部内容。咨询者自愿承担因依据本服务提供的信息或建议、意见行事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责任和后果。

3.协会及律师将秉持专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尽力提供法律服务,但受限于公益服务的性质、资源及法律规定等因素。

、免责条款

1、对于因咨询者自身故意隐瞒、虚构歪曲事实,或未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案件相关信息而导致的不利法律后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

2、由于法律存在解释的空间、地区差异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等特性,对于因法律本身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修订、司法解释的变更、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特殊性等原因造成的咨询结果不准确或不适用于咨询者的特定情况,协会及其律师不承担责任。

3、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若由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网络故障等)致使协会及律师无法正常提供咨询服务或服务结果受到影响,协会及律师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4、协会及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意见仅基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当时有效的法律法规,若之后咨询者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协会及律师对于因该重大变化或变更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不承担责任。

5、协会及律师提供的公益服务仅为初步法律咨询意见,不构成正式代理,咨询者对咨询意见的采纳及后续采取的行动完全由其自行决定。若咨询者依据咨询意见行事而产生的任何不利结果,协会及律师不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咨询者未遵循完整的法律程序或未充分考虑自身特殊情况时。

6、协会及律师对因咨询者自身误解、错误应用所提供的法律、政策信息或咨询意见而导致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人身伤害、法律纠纷等)不承担责任。

7、在任何情况下,若咨询者的损失或损害是由于第三方(如其他法律机构、政府部门、个人等)的行为、不作为或干预所导致,协会及律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条款的解释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权属于本协会所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多举措开展劳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4044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大学劳动课的价值,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珍视劳动成果、投身劳动实践,更好地成长为合格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多措并举,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多措并举 推动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积极采取一系列举措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学生工作处制定《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劳动教育实施办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坚持育人为本,体现时代特征,突出价值引导,强化综合实施。学校积极探索实施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落实学生劳动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要求和措施。多次召开研讨会,研究制定劳动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教育教学的责任。

强化组织 推进劳动教育全面开展

学校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主要目标,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严格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

积极宣传,深入人心。为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价值,学校除召开劳动教育动员会、主题班会、师生座谈会之外,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各二级学院还积极通过新媒体、易班、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的集中宣传工作,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

明确定位,从严管理。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安全性、纪律性、科学性、实践性”原则,积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努力提升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为确保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校、院两级分别设立由教师担任的劳动教育干事岗位,实现劳动教育工作专人专管。

健全内容 丰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以行践知,以知促行,着力打造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

创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校按照教学工作要求,采用专兼结合方式配强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着力打造学工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多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教师全员参与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通识必修课,总学时为32学时,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中突显劳动教育内涵,拓展课程内劳动教育内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持续拓展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涵,整合教学资源,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以高水平科研助推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

构建劳动育人长效机制。学校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统筹推进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通过精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可敬可亲的劳动教育载体,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同时形成劳动育人常规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学校制定《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劳动教育实施办法》,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日常生活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主题劳动、生产实践劳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调查研究、社会公益、岗位实习等劳动实践活动。同时,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重点公益项目,发挥劳动育人示范作用。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结合学科特点,立足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责任编辑:闫佳裕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